
风起大湾区,创新浪潮奔涌;奋进新时代,教育新篇章开启。11月1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在广东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教博会为期3天,以“汇聚·共享·创新——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聚焦教育改革前沿问题忠泰策略,集中展示千余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优秀教育创新成果。

本届教博会汇聚了来自不同领域的院士专家、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同仁,紧扣教育科技融合趋势,通过一系列前沿成果的集中展示,构建起科技、人才赋能教育的全景图景。回望十年征程,教博会始终与国家教育发展同频共振,累计展示国内外优秀教育创新成果近万项,吸引超百万参与者,已成为引领教育创新的“风向标”、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连心桥”、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以及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闪亮名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育创新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指出忠泰策略,教博会是北师大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本届教博会深化创新,构建“政府+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国际资源”的协同创新生态,全景式呈现我国教育创新成果。作为中国教师教育的排头兵,北师大布局实施“强师工程”“教育数字化战略示范工程”,搭建全球教育交流合作新平台,服务教育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未来,希望教博会能进一步汇聚创新智慧、推动成果转化,加速成为激荡思想、服务实践、引领发展、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强劲引擎和长效平台。
教育部副总督学、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表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更加注重公平优质的新发展阶段,教育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扣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着力在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加强创新实践、加快扩优提质、强化协同育人和扩大国际影响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在备受瞩目的发布环节,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中国民航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团队,共同推出“做飞机”航空科学课程。这项创新课程通过高仿真教具与沉浸式实践,搭建“可感知、可操作”的真实场景,贯通“小—初—高”全学段,开创了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范式。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教育成果资源汇聚与交互平台,本届教博会展览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近2000家单位参展,将举办论坛50余场、工作坊超千场,全方位展现中国教育创新的蓬勃力量。聚焦新时代立德树人与思政教育一体化创新、创新人才的发现与培养、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学校特色办学、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小学科学教育提质增效、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八大领域,涵盖五大板块,即综合展、专题展、区域成果展、高校成果展及系列论坛、工作坊、路演活动的配套活动,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展示与活动,为教育创新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本届教博会进一步完善“展”“论”结合的展示体系。其中,两大品牌论坛备受瞩目:首次移师珠海的教育局长论坛,汇聚了400余位全国各地的“教育掌舵人”,围绕基础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展开兼具政策高度与实践温度的深度研讨;与中国教育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小学科学教育大会,集结教育界与科技界智慧,共同求解“双减”背景下科学教育“加法”的系统方案,产出下一阶段科学教育的“实用指南”与“资源宝库”,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为推动教育创新成果持续转化、深度融合,教博会建立创新成果数据库与专家资源库,开展成果应用追踪与效果评估忠泰策略,确保优秀成果能够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构建“政府+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国际资源”六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一个真正“永不落幕的教育创新共同体”。(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俊宇)
天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